2.2厦门大学嘉庚风格建筑特征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1-12-01      浏览次数:

厦门大学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与空间特征。

陈嘉庚先生亲自投资、立项、选址、确立原则;亲自参与建筑设计及方案修改;亲临现场督导建造过程;亲自确定建筑材料和装饰细部。从某种程度上说,嘉庚风格的建筑,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的建筑思想与理想。

一、嘉庚风格建筑特征

陈嘉庚先生不是建筑师,然而,他设计与兴建的建筑却始终体现着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整体原则

实用的原则、经济的原则、变通与发展的原则。

陈嘉庚先生因现实需求而投资立项,可谓实用;

芙蓉楼群全景

嘉庚风格的建筑,庄重宏大,但不奢靡华丽,提倡节俭的作风也反映在建筑观念中。在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的大规模建设中,选用闽南石材、砖材和木材等作为建筑材料,选用闽南本土工匠。凡本地可取之物料,宜尽先取本地生产之物为至要;

嘉庚先生对建筑有构思、有设计,但又不囿于这种构想设计图中,而是注重发展与变化。嘉庚风格建筑的蓝图多出于“拐杖下的设计”。嘉庚先生以步带尺,实地勘察地形;以拐杖带笔,现场勾画设计蓝图,遇到问题,随时解决。1920年代设计厦门大学时,最初由当时在中国红极一时的上海茂旦洋行的美国建筑师墨菲进行设计,墨菲将校本部设计为平面呈“品”字型的布局。陈嘉庚先生再三斟酌,将图中“品”字型改为“一”字型,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为后来进一步增建留出了充裕的发展空间。

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采用主体突出、对称布局和各个建筑群或组团,不设统揽全局的单一轴线,各个建筑群体各有轴线,结合地形成族群分散布局。并借地形、地势布局,合理经济。不同标高的地形,以地下层或错半层来找平,既节省了土方开采,又丰富了建筑空间。

嘉庚楼群总体布局1

嘉庚楼群总体布局2

平面布局

嘉庚风格的建筑平面布局多呈简洁的“一字式”,有拱券外廊(通风、采光、避雨),单廊的廊宽一般在2米以上。从功能来看,每个空间都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建筑功能纯粹单一,不设盥洗和卫生空间等其他设施。建筑开间整齐而有规律,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群贤楼群立面

群贤楼群立面

立面形式

建南大会堂立面

立面形式古今、中西结合。最常用的是屋体西式、屋面中式(宫殿式);在组团中主楼中式,其他西式。建筑体量较为庞大,建筑外观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的处理。西洋式的屋身,南洋建筑的拼花、细作、线脚等,屋顶则是中国或闽南的屋顶形式。更为有趣的是,建筑本身正面与背面不求统一,而更注重每个立面与所对应的建筑立面协调一致,注重两个建筑间空间环境的协调。立面常见西方柱式与拱券的构图模式,而在细部刻画时,则掺杂有闽南工匠自由发挥的成分,飞檐起翘的流动曲线与艳丽色彩,有闽南民居遗痕。嘉庚风格建筑的造型与外观,能同时满足远、中、近三个距离的观赏效果(屋顶、屋身、细部)。

材料与细部

建南大会堂斗拱详图

建南大会堂山花详图

嘉庚风格建筑的屋顶,多用木材构架,外铺琉璃瓦。屋身多采用当地的石材与红砖,精工制作,取得多种图案效果。对于为何选用石材,曾被认为是受西方建筑观念影响。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陈嘉庚先生是为保持建筑长久永恒而选石材。其实,就地取材、经济节省才是他的初衷。与石材一样,红砖也是闽南所特有,因此用于屋身。建筑采用特别细加工的特殊规格的白色花岗岩与釉面红砖犬牙交错砌出各种图案的彩角阳转柱。在柱头梁底、门楣窗楣,都有细致的砖拼花或泥塑雕花,墙面或转角,由暗地花纹的红砖拼出图案,使得建筑十分精致耐看。

二、嘉庚风格建筑形态分析

1、强烈浓郁的乡情国思

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指出“陈嘉庚先生思想和艺术境界的主导构思是乡情、国思跃然其建筑物上”。厦门大学选址于厦门岛南端海边郑成功的演武厅、演武池一带,陈嘉庚先生认为“颇表示我汉族独立精神,故保存之,以示后世纪念”。在建筑形式上则将中式屋顶高于西式墙之上。而集美“福南”大会堂和厦门大学的“建南”大会堂,合起来就是“福建南部”,寓福建闽南教育基地之意。映雪、囊萤、博学、笃行、敬贤等楼名更是寓意深远。

南光楼文物标志图表

建南大会堂文物标志

2、朴素传统的风水观念

嘉庚风格的建筑选址及群体组合的“一主四从”、山墙的金木水火土的五行隐喻显示了传统的风水观。群体中居中的建筑一般屋顶都用绿瓦,有“绿生水”的含义。厦门大学至今还寸留早期定址时的一口井(现映雪楼后的“国姓井”)。而与之对称的囊萤楼后面也有一口井。

3、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

嘉庚风格的建筑布局很好的处理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依山傍海,就势而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然风光。同时外廊的使用,能遮风挡雨、减少日晒,十分适合闽南的湿热气候。廊道不仅作为交通空间,更适宜人在其中的活动,休息、交流、纳凉、远眺等。

4、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

陈嘉庚先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多年的侨居生活影响,汲取了中西文化不同的审美观,而他以创新求变的可贵精神,将南洋的西方的建筑形式与本土建筑形式相融合,体现出多元矛盾的综合。

同时,陈嘉庚先生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材料,创新运用。就地开采花岗岩,不但降低工程成本,而且素雅美观,突出了地方特色。此外,陈嘉庚先生在兴建大量教育建筑时,利用本土的粘土与砖瓦厂挂钩生产釉面红砖,特别是规格统一的橙色带釉面的大片瓦,人称“嘉庚瓦”,在闽南厦门地区的建筑上广泛应用。橙色庚瓦隔热、保温性能好,由于表层有釉面,不易老化,砌筑过程简便,造价也比琉璃瓦便宜得多,同时橙色庚瓦屋面在自然环境中色彩和谐。

嘉庚风格建筑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产物,它没有职业建筑师的规划和单体设计,式样新奇,不中、不西、不古、不新,却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场所感——一种与其时代环境密不可分的整体意向所笼罩。这种强烈的意向来自于陈嘉庚先生对建筑和人的关怀,来自于人们生活的细微事件,来自于人们共同生活熟悉的文化模式,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所以,这些亲切宜人的校园环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反而愈酿愈浓。

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色彩十分浓郁,中西不同建筑形式,在嘉庚建筑中得到最好的交融。同时,陈嘉庚先生由为族人建校到为“闽帮”建校;由为家乡建设到为整个民族建设,这长达40多年的建筑活动,正体现着一种文化的超越。 “风格,是强烈的个性,是专善、独存,是不依赖、不与人同”,嘉庚风格的建筑,就展现了这样一种超然的、永恒的精神气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