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嘉庚建筑解说词


发布时间:2011-03-29      浏览次数:

嘉庚建筑解说词

——厦门大学校园建筑楼群

在东海之滨,在鹭岛之南,素以“南方之强”而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就座落于巍巍五老峰下、碧海金沙旁。这座“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由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

陈嘉庚先生选择厦门岛南端背山面海的演武场地带筹建厦门大学,总面积达两千一百多亩。这里地势开阔,有利于大规模地发展校舍建设;这里依山傍水的旖旎风光,可以为教育学习创造优美的环境;这里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军的演武场,将激发人们刻苦图强的无限思索与联想;这里与千年古刹南普陀寺比邻,温雅宁谧,又具历史的纵深感,是否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中华传统的敬重和对现代高等学府的神圣性认同?建设厦门大学,陈嘉庚先生以他的乡情国思和审美趣味强烈地影响着校舍的建筑,规划布局采用“一”字型或半月型围合式方案,独创新意。他设计与兴建的建筑,始终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彰显其独树一帜的风采。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蕴涵着朴素的中国传统风水观念,体现着因地制宜的建筑构思和多元融合的创新精神。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正朝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的厦门大学,当人们在津津乐道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学术声誉时,更为那中西合璧、古香古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领风骚的嘉庚风格建筑楼群叹而观止。这些渗透着中国闽南古民居“飞檐翘脊”屋顶和西式“白墙石柱”屋身结构的建筑楼群,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错落有致地散布在花团锦簇、温雅迷人的校园里。

寓意“群贤毕至”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一主四从”的五幢楼“一”字型座北朝南排列在广阔的演武场上,背依五老峰,与隔海的南太武山遥遥相对,气势恢宏,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主楼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的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屋脊尾端卷草上扬,山墙饰以云纹花草图案,而屋檐下又装饰了华丽的木雕宫灯垂,从而使闽南式大屋顶增加了美感,形成民间张灯结彩的空间构图,充满喜气。集美楼、同安楼还是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出自勤奋刻苦读书的典故而命名的囊萤、映雪两座楼,其建筑风格趋于西洋式,全部为细加工的清水外墙面,洁白如玉,半雀形窗坛与门户、红色嘉庚瓦、硬山屋顶,让人依稀领略到歌特式的韵味。群贤楼群的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民族精神的崇尚。

在校园中,最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的要数围绕着芙蓉湖畔的那几座红墙绿瓦的芙蓉一、二、三、四学生宿舍楼了。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芙蓉楼群,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扬弃西方建筑的生搬硬凑,强调西体中用,更多地增加闽南建筑的元素,突出民族特色。芙蓉楼群共有四幢,以芙蓉湖为圆心形成半合围型,具有较强的聚合感。芙蓉楼平面呈长条“山”字形,主体建筑高三层,局部加高为四至五层,砖石镶嵌砌筑的楼房外栏列柱造型优美,红砖雕砌的清水外墙立面构图丰富多变,端墙装饰图案十分精彩。绿色琉璃瓦屋面,传统的歇山顶造型,凸显地域性风格,舒展平和,加强了整体的稳重之感。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所显示的中西结合的优美建筑群形象,形成了嘉庚风格的一种特色。芙蓉楼群以红、绿色为主,白色为衬色,在芙蓉湖的映衬下,色彩斑斓,犹如出水芙蓉,在绿树成荫的厦大校园里展示她们清秀绚丽的身姿。

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她是陈嘉庚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会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上弦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花岗岩石砌筑的大看台形成五幢楼的统一基座。在看台上方一整列蒲葵树丛的掩映下,楼群腾空驾起,犹如晴空白云漂浮下的琼楼玉宇,气势非凡,璀璨壮丽。建南大会堂体量高大,经过特别加工的方形柱础、圆形柱体构成的花岗岩石柱,精巧地利用各种浮雕、透空雕、板圆雕组成图案作装饰的门窗,左右对称地开设了大小不一、装饰不同的多个门窗的拥有四千多座位的观众厅,使楼体显得朴实大方而又雍容气派。绿色琉璃瓦屋面、传统宫殿式大屋顶、中西合璧的细加工大块白色花岗岩墙体砌筑形式、丰富多彩的雕刻装饰,给整座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四层上设置外走廊,让人们在走廊前远眺海岸对面的南太武山、欣赏厦门港湾的自然景致、检阅运动场上健儿的飒爽英姿提供了方便。两侧的四幢楼利用白花岗岩加红砖的花式砌筑出不同的造型,构筑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墙体、壁柱和门窗,更能突出建筑的量感与美感,比起建南大会堂敦实厚重,尤为显得多彩多姿。还有那橙红色屋顶所用的陈嘉庚先生亲自设计的被后人尊称为“嘉庚瓦”的带釉面瓦片,在校园环境美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给蓝天、碧海、金沙、绿树、红瓦的校园主基调增添了色彩。地灵则人杰,这里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造就了数学家陈景润、化学家卢嘉锡等著名科学家。

热爱厦门大学,关心和支持厦大的建设与发展,广大海内外校友、华侨华人和社会各界贤达,弘扬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崇高精神,不断地为厦门大学慷慨捐资兴建校舍。在2001年建校八十周年之际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建筑的新的标志性建筑。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由嘉庚一号至嘉庚五号的五幢大楼组成,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主楼颂恩楼高二十一层,方形塔式,四坡锥顶,覆以红瓦,卷刹出檐,楼栏悬空,翘脊高耸,象征着嘉庚建筑的精神与力量。四从楼为七层,红瓦、坡顶、硬山,沿续了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从楼的意象,又富有新意,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突出中国民族建筑为主的思想。主楼和相邻的南、北两幢从楼之间连以廊道,二楼连廊与广场之间辅以统长大台阶。气势宏伟的嘉庚楼群与巍峨的五老山峰竞相峥嵘,白色花岗石铺就的中心广场与波光粼粼的芙蓉湖交相辉映,这一自然与人工并蓄,湖光与山色相宜的新景观,使美丽如画的厦门大学更加流光溢彩。火红的凤凰花绽放的时节,在四季如春的花园般校园里驻足流连的不仅仅是本校师生,还不乏纷至沓来访问的海内外客人。

世纪之交,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开始建设。位于龙海市港尾镇,背靠虎甲山、面向大海,与校本部隔海相望的漳州校区,占地两万五千亩。漳州校区的规划与建设,无论是建筑理念的传承,还是建筑风格的发扬,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型朝东构筑,居中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四幢从楼均为五层。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与隔海3.5海里的校本部建筑主轴相对应的漳州校区主楼群,脉承嘉庚建筑的楼群形式,重续陈嘉庚先生倡导的中西合璧的建筑语言所表达的厦大校园情结,同时注入以强烈的当代精神。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后勤综合楼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调妆饰,既延续了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显明个性。漳州校区的建筑楼群,在传统中又有创新,在创新中又有继承,构成嘉庚建筑的新时代特征,为走向现代化的校园建设增添了风彩。

嘉庚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味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文化结合的成功范例。陈嘉庚先生高瞻远瞩的超然智慧和他那划时代的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嘉庚建筑,对今天乃至未来的厦门大学的校园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