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囊萤楼


发布时间:2011-03-29      浏览次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马列主义犹如星星之火传遍祖国大江南北。1923年以后,中共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新青年》、《响导》以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学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革命书刊在厦门大中学生中流传,马列主义思想开始在进步学生中传播。1924年,集美学校的进步学生罗明、李觉民、罗扬才等人先后成立了“星火社”、“协进社”等学生组织,并出版《星火周报》,至1925年5月,协进社成员发展到100多人,为厦门地区的党团组织成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25年6月,共青团广东区委派蓝裕业来集美学校,组织成立了闽西南第一个共青年团团支部,李觉民任书记,团员有罗扬才、邱泮林、刘端生等7人。1925年11月,厦门大学学生罗扬才代表厦门学联到广州参加两广地区大学生代表会,1926年1月,集美学校教师李觉民也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上述二人先后在广州由杨善集、罗明介绍、经党支部大会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在厦门地区创建党组织,1926年初,在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干事罗明建议下,团区委书记、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派遣广东大学学生、共产党员罗秋天转学进入厦门大学,1926年2月,罗扬才、罗秋天与李觉民等3人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一楼罗扬才的宿舍举行秘密会议,选举罗扬才为支部书记,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支部正式宣告成立。

罗扬才烈士肖像囊萤楼入口处左侧囊萤楼入口处右侧

厦大党支部成立后即以厦门大学为阵地,在厦门和闽西南地区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党员队伍迅速壮大,至1926年底,由厦大党支部派遣党员分别到漳属和泉属地区组织建立起8个党支部和一个农民协会。1927年1月,厦门总工会也宣告成立,罗扬才担任总工会会长,在随后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也在厦门地区建立起10多个工人党支部,工会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成功地领导了提高工人劳动待遇的“二五加薪”斗争。此后,厦大党组织的影响更进一步扩展到闽西地区。厦大党支部的建立,在福建建党史上真正起到了播种机的作用。经福建和广东两省、六个党史权威机构多年的研究、考证,中共厦大党支部系福建省内最早成立的党组织,厦门大学囊萤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

1980年,厦门大学对囊萤楼进行维修,将楼面砖木结构的红砖铺地改为混凝土结构的水泥抹面,其余均完整地保存着始建原貌。

1988年囊萤楼被厦门市政府公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

2003年7月,厦门大学在囊萤楼开辟了“福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暨罗扬才烈士纪念室”。该楼其它房间现为厦门大学办公和教学用房。

囊萤楼入口处

Top